第16章 阴险的詹徽,他从未放弃!(2/5)
保持这种决心,持续找寻陈寒的过错,让陛下明白我们是在斗争。"
"别误解,陛下表面上对我们的对抗陈寒显得不悦,但你们都误会了,他其实是期待我们持续较量。"
"他并不愿见到陈寒独占鳌头。"
这番深刻的解读令吕本这位朱元璋的资深顾问深感敬佩。
"詹尚书果真是陛下的得力助手,见解独到。"
"各位,尚书大人说得没错,我们应针对事情而非个人,陈寒不能放过。"
詹徽和吕本二人的肯定让其他人略感安心。
接着一位官员发言:"没错,我们应专注于事情本身,陈寒此刻或许能避过风头,但我们已经设下陷阱,陕甘两地的流民不久将涌入京城,看他如何应对这场风暴?"
文官们仍不死心。
这也是詹徽期望见到的局面。
...
光阴飞逝,转眼已是十日。
皇帝给陈寒的命令是在三十日内平息流民问题,如今时限已过三分之一,陈寒却似乎尚未采取行动。
在这十天里,商务司迅速建立起来。
朱元璋似乎想亲眼目睹陈寒如何陷入尴尬,因此对他的所有要求都一一应允。
陈寒借此机会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要求。
首先,商务司的负责人由他担任,并从户部调来几位擅长计算的郎官。
他还从工部获取了大量的砂石和木材。
据说这些材料原用于修建孝陵,陈寒截留了下来,朱元璋对此并未多言。
至于开采京城附近石灰岩矿和福建运来的铁矿等事务,
全都优先供应给他秦淮河边二百亩封地上的新建工厂。
朱元璋想探明陈寒的真实意图,却又想看看他会如何出丑。
因此,他对陈寒的所有提议都给予了许可。
这十天中,陈寒也没有辜负那千户壮丁,他们在封地上建起了数座工厂。
尽管工人们不清楚陈寒的计划,但只要陈寒提供设计图和指示,他们就会照办。
至于赈灾事宜,这十天里似乎毫无进展。
只有陈寒的侍女夏荷带领一百户军户在城外调研。
文官们对此乐见其成。
在他们看来,陈寒的无所作为就是不战而败。
尽管这十天里,京城的富豪乃至周边的商人纷纷前来,
可能是打算捐赠些钱财,但在文官们看来,这只是杯水车薪。
这些人顶多捐出一两千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