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开始(2/3)
从正面来叙述,李杰从反面出发,从不该自利以肥家着手说起,这样阅卷官批阅时在见了大量同质化的答卷后,见到李杰的答卷绝对会眼前一亮,更容易脱颖而出。
抓住重点,随后的答题一气呵成,看向下一道四书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出自《论语·子路》,后面一句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意思是礼乐制度紊乱,刑罚就会不得当;刑罚不得当,民众就无所适从。
第2/2页)
朱熹对这一节的传注中说:“事得其序之谓礼,物得其和之谓乐。事不成,则无序而不和,故礼乐兴。礼乐不行,则施之政事皆失其道,故刑罚不中。”
乡试、会试之中经义题都是大题,没有童子试那样的截搭题,在破题方面就不会太难,不会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想要在考试中出彩就更加困难了,想要做得好立意方面,摸准主考官的脉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看到这道题,想来又是张元桢表达对宪宗时期朝堂的不满,朱见深刚刚即位后,他便上书朱见深“勤讲学、恭听政、广用贤”,想要在新皇帝手下一展抱负。
谁料到朱见深对其置之不理,置之不理也就罢了,但是后来朱见深宠幸宦官和僧道,荒废朝政,加上同上司不和,张元桢心灰意冷,借病居家长达二十年,直到看到孝宗朱佑樘颇具民君之相,才再入朝堂。
摸准了张元桢的心思,李杰提笔破题。
“即刑罚所以失中,知礼乐不可废也。”
随后将礼乐与刑罚的关系娓娓道来,从礼乐不兴内讲出刑罚不中的原因,揭示礼乐不兴则刑罚必会出现种种弊端。
礼乐在古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词,孔子对于礼乐多有描述,大到治国,一个国家想要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小到为人处事,礼也可以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礼是什么,是秩序,万事有序谓之礼,乐就是德,和现在说的音乐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礼记·乐记》中则说道说:“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
德也不是现在的道德的意思,当时道和德是分开的两个概念,德就是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
至于道,则是各家学说之中的终极命题,不明悟便不可自圆学说,也不可能成为官方正统,道家、佛教都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
儒家思想主张行仁政、礼治,但对于为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