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情所起(2/4)
们操劳至死。
只不过两人之间,一人尚且披着世家礼仪的皮罢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萧旻暗自关注起随父母外放各地的卢秉真起来。
可是随着对卢秉真日益深厚的了解,萧旻眼见她在灾后随父母赈济灾民,救出被拐孩童,资助学子入学,甚至每到一处就开设义学,虽然这一切的挂在母亲李氏的名下。
可萧旻逐渐长成运筹帷幄,喜怒难辨的储君,自然能分辨出这其中有哪些是卢秉真多手笔。
尤其是进京前,卢秉真在灵州设置的常平仓更是让萧旻拍案叫绝。
常平仓就是在米粮丰收的年份大量购入米粮,避免地方因为米粮大量涌入市场而米价低迷,由此避免造成谷贱伤农,同时储存下大量粮食。
而在米粮歉收的年份里,常平仓则大量卖出所存米粮,一来避免米粮供应不足造成饿殍遍野,二来也是平抑米粮价格。
此事说来容易,可是胸襟如此之人却是少见,更兼有这样的惊世之智能够想出这样的法子。
这样长年累月的关注,于萧旻而言,卢秉真似乎是一个相交多年的知己。他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沦陷,为卢秉真俯首称臣。
可是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只存在于萧旻心中的虚幻泡影而已,卢秉真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萧旻的关注乃至于爱慕。
而更残酷的是,世家有着从不嫁女入东宫的惯例。萧旻只能怀抱着这样无望的暗恋暗戳戳向卢秉真伸出橄榄枝,却没有任何的回应。
卢家之中,上元节结束之后,各位小郎君和小娘子们自然都要去家塾中读书。世家风气开发,男女之间读的书也差不多,也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只是同样读书可惜女子却不能科举。
自从新朝建立之后,科举制便一句取代察举制变成了读书人得以谋官的主要途径,其他虽然也有荫官支流,但总体的人数很少。
卢家家塾在整个京城乃至于各地都很有名,它不仅有卢家自数百年来传下来的各种藏书典籍,还延请各地名师为家中子弟讲课。凡从卢家家塾学成的郎君们,几乎都可以金榜题名。
不过,也不是谁家郎君都能进入卢家家塾的,作为百年世家,卢家自有一股骄傲。
于是,这几年京中的权贵们纷纷效仿开设家塾,虽然没有卢家家塾这般有名,却也靠着肯砸钱砸人自己培养出了不少金科进士。
女塾这边便是供卢家本家的诸多小娘子们学习各类典籍和管家理事之务,也兼收一些与卢家交好的世家小娘子。偶尔也有权贵之女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