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流放荒地的县令夫妇10(2/3)
三道消息炸的百姓有些晕乎乎。
都是好事,只是这第二条,女童也去读书让大部分家庭极为不解。
在他们心里,女童就得留在家里干活,到十三四岁就可以看夫家了。
也有一部分非常喜欢闺女的高兴不已。
刘师爷在十二村流转,特地为第二条做出解释。
“昭昭夫人说了,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
“如果不满第二条且不做者,一家都不录用府衙的厂子,已在厂的工人立即辞退,以后府衙推出的政策也不享受。”
刘师爷将宋昭昭的原话流传出去,第二天学堂开学时,适龄的女童全都送去去了。
谁敢不送,跟着府衙走有肉吃。
再说昭昭夫人就是女子,可比以往的县令大人还要厉害。
现在都沈县令嘛,姑且配的上昭昭夫人。
开学这日,沈伯棠陪着宋昭昭下村去学堂。
学堂的夫子都是宋昭昭从靠近崖州附近的县城请的秀才。
一开始他们不肯来,要过海呢。
直到听到宋昭昭提出的待遇。
二两银子,包吃包住。
最令他们动容的是,宋昭昭十分敬重读书人,也推崇读书兴国。
她说“诸位都是有才能之人,当夫子为国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同样值得可敬可佩。”
于是,他们来了。
来了之后才发现记忆中贫苦的崖州已经变样了,甚至比自己的县城还好。
平坦的大路,百姓的笑容,大街小巷的吆喝声都说明崖州百姓过的不错。
更惊喜的是,夫子的住处是一座新的屋子,书房正厅主卧跟院子配套,文房四宝齐全,书房装了书架,上面还有市面上齐全的书。
还有厨娘做三餐。
这群夫子从里到外都彻底归心,尽管面对一群完全没启蒙的孩童也耐心十足。
各学堂传来朗朗上口的读书声。
其中女童的声音格外突出,她们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读的格外整齐大声。
宋昭昭脸上露出笑容。
既然来了这世界,总得做些什么,这第一件大事就从提高女子地位,从孩童开始,潜移默化改变吧。
等两人回到府衙时,刘师爷跟胡家兄弟满脸焦灼的在门口打转,见到他们急忙上前。
“发生何事?”沈伯棠问。
刘师爷看到他两人就有了主心骨,慌乱的神色压了压“大人,夫人,朝廷来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