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湮灭的过去(2/4)
。
对于星空,人类依旧只能仰望和遐想。”
在这样的探讨之中,江映雪对于人类的命运似乎保持有一种悲观的态度。
如果人类真的只能被困于这地球牢笼之中,那么又是谁在害怕人类逃出牢笼呢?
对于这种哲学问题的思考,只会让人产生数之不尽的多愁善感。
“其实你还忽略了一点。
就算曾经有一部分人侥幸乘坐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他们也会因为人口困境的缘故而无法持久地延续下去。
除了人口基数以外,宇宙飞船的寿命也会影响人类的出逃距离。”
面对江映雪这种略显多愁善感的扩展,白宁的后续回应倒像是一种没心没肺的补刀。
被这么一说,江映雪倒是被触动到了莫名笑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人类寿命最高不过一百余,以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逃离地球这样的设想,恐怕也轮不到他们来体验。
当前思虑这个问题,不过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属于没话找话的胡咧咧。
闲谈之余,江映雪的手下已经将新的钻机转运过来,在更强电机的攻坚之下,坚硬的花岗岩犹如豆腐一般的不堪一击。
钢丝绳被膨胀栓头固定,在起重机的帮助下石条被快速吊起,预想之中的墓室并未出现,石条的下面依旧是石条。
不管这座陵墓被建造得多么坚固,已经被掀开衣角,在现代工程能力面前,它将没有任何矜持可言。
就算在开掘后续石条的过程之中,遇到了铁水灌封的技术,在大功率钻头的面前也只是一堆浆糊。
大量的铁屑和石屑纷飞而出,石条就像是被划分好的豆腐一般被孤立出来,扒开这处石条,便露出了下层机关的相关结构。
并无任何高科技设备,有的只是一些最为简单的齿轮和链条传动装置。
想想也是,越复杂的东西越不稳定,最为稳定的结构一定也最为简单,想要保证墓葬的机括结构在数千年之后还能继续运转,就必须得傻大黑粗。
黄教授是考古方面的专家,对于一些古墓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洞口观察了半天,他便对可能存在的下行墓道区域做出了指定。
掘进队伍再次调整设备,很快便将黄教授所指出的这个方位给打穿。
就现场的情况来看,下行隧道幽深不可见底,就算使用强光手电照射,也只能深入几十米的样子。
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墓道之内存在某种吸光材料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