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局势(6/21)
。
……
对于章惇,曾布,章衡的意见,各有不同。这与一路主帅的性格也是密切相关。
章惇主张有限度的野战,也就是弹性防御,这与他性格一般都是颇为进取。
曾布亦主张修建防御,虽看似保守,但也是不与契丹妥协的态度。
章衡兼有二人之论,同时主张动员百姓,他是主张大纵深防御,利用定镇瀛三路拖住契丹兵马南下,再以大名府为防御中枢,这其实与历史上宋真宗时防御策略差不多,就是著名的唐河大阵。
三者观点章越其实还是颇为期许章惇,似曾布那样死守是没有成功的,如果是防御战,只有弹性防御才是正确的。
这个熙河路与党项作战中,章楶的洮水之战就是弹性防御的典范。利用坚城固守,在组织战兵在外。
这里不得不提五代时那些军阀,无论是后唐,后晋,后汉,疆土兵马人力物力都远不如大宋,但人家都是通过与契丹的野战获胜。辽国的骑兵并不强,但这是与女真比较而言。
若碰到后世以十七骑击败宋军两千人或者一千余骑击败西夏三万骑兵的女真骑兵,章越肯定是暂时不作野战打算。
辽国骑兵虽不强,但胜在数量多。所以章惇弹性防御建议现在还不成熟。
所以对党项有用的弹性防御对契丹则不成,对辽国的大战略执行不可套用西军的办法。
章越不设河北方面最高军事长官,是打算一旦辽军突入大名府这样的重地,章衡坚守待援。自己则从京师率三辅军北上,定镇瀛三路从后方包抄。这样辽军将陷入前中后都有宋军的局面。
所以章越倾向于章惇的弹性防御意见,最后还是选择了章衡的大纵深防御的策略。至于曾布在前线修建塘泊榆塞的策略也是正确的,这可以阻碍迟滞契丹骑兵的南下,但章越是不可能集中兵力在进行外线防御的。
外线防御可以御敌于国内外,使河北损失最小,反之纵深防御,会使河北遭到契丹铁骑蹂躏,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至于调水师至密州也是一步棋,日后可以作为反攻之用。
必须要借重古人的智慧,我们从后世史书上读到只是一个片段像一张照片,但他们的生活都是录像式的。后世读史人不明白前因后果,就贸然下论断,觉得哪里哪里不好。
其实基本上古人处置手段,尽管不是最优解,但差不了多少。
而章越对辽的总方针也是延续富弼提出‘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