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针锋相对(8/17)
,对外则以高句丽自居。”
章越几句话将陈睦从对高丽的良好观感中打了回来。事实上高丽能击败辽国,保持自立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
历史上高丽君臣的水平也不低,在朝鲜半岛,契丹,高丽,女真也是一个三国。高丽一直有并吞女真与辽国抗衡之意。
高丽通过辽国获得一部分女真土地(江东六城),既帮助辽国削弱了女真的实力,也扩充自己的力量。
后来宋徽宗一直有联络女真对抗辽国之意,高丽使者通过医官秘密警告宋朝,女真人狼子野心,千万不可与之结盟,要与辽国一起对抗女真才是正确选择。
可惜宋徽宗没听。
章越道:“高丽国主既是求医问药,本朝当再派使者和医官探望。”
“听说其国主仰慕苏轼,既是如此便派苏轼抵高丽,并赐其一千匹贝吉布!”
章越心想,既然辽国铁了心要保党项用这等方式结盟,那也别怪我大宋与高丽结盟。
苏轼的人格魅力不止在中国啊,高丽和日本的粉丝也是大把啊,由他当使者出使再好不过了。
当然意识形态不能当饭吃,国与国往来还要有利益。
而如此大量生产的棉布,正好作为手段叩开高丽的国门。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针锋相对 (第2/2页)
在辽与高丽三次征战之前,高丽为了对抗契丹一直奉行越海事宋的政策。
但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后,辽国开始第二次攻打高丽前,宋朝这时候已是转向中立。
此后辽国还欲借宋军征讨高丽,当时是皇太后刘娥当政,她还打算同意,结果遭到宰相吕夷简的反对才作罢。
第三次战争后,高丽停用宋朝年号,接受了辽国年号。因换了宗主国,高丽与宋邦交几乎断绝。
此后高丽几乎不再朝贡宋朝,一直到了到了熙宁四年高丽国主派民官侍郎金悌入贡宋朝,之后连续四度来宋朝朝贡。
陈睦道:“这高丽自称承高句丽之名。”
“我听说高丽与辽使有一段往来,辽使语高丽使,汝乃新罗地,高句丽之地,我所有也。”
高丽使反驳道,非也,我国即高丽之旧也,故号高丽,都平壤。若论地界,上国之东京,皆在我境,何得谓之侵蚀乎?且鸭绿江内外,也我境内。”
“其实高句丽早已为唐所灭,国人大多俘至中国,现在不过是新罗种,亦自称高丽。”
“不过富郑公言,高丽自谓夷、齐之后,三韩旧邦,诗书礼义之风,不减中国。契丹用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