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七章 顺流直下,乘舟东进(7/23)
选上掺和了,否则就手伸得太长了。最后宰相们议了一阵,官家果然亲自拍板了就是李宪了。
议论差不多了,众宰执们纷纷离去,章越又是留身奏对。
官家道:“诸宰臣之中,唯有卿有这等远见卓识,舒国公辞相之后能有卿辅朕,朕实欣慰。”
章越没有得志而骄之色,而是道:“陛下,设陕西,河东六路行枢密院是第一步,设兰会熙河安抚制置司是第二步,还有第三步!”
官家道:“卿且道来。”
章越道:“当年司马错与张仪辩论的典故,陛下可记得?”
官家点点头。
章越心道,他要再次定下了平夏的调子。
章越道:“陛下,当年张仪主张攻韩,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直奔王业而去。”
“而司马错主张伐巴蜀,以‘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反驳了张仪的观点。”
“司马错主张收取巴蜀,扩充实力后,再掉头来取王业。”
“张仪的谋略直奔王业而去,认为司马错之谋离王业太远了,司马错则认为在局势还看不清的前提下,先下巴蜀,不是远离王业,而是更近了。”
“后来史家围绕司马错和张仪的辩论,主要是围绕着名实之争。”
“这就是张仪务名,司马错务实。”
官家道:“这是否是卿进谏朕所言的‘为术求道’,而不是‘为道求道’之意?”
章越道:“陛下所言极是,‘王业’就是‘道’,在实力和见识都不够下,贸然直奔‘道’而去是很难事成的。”
“故臣一直主张,先办力所能及的。”
“而以攻夏而论,灭夏就是‘道’,目前看来确实没有一锤定音的办法,所以必须改用司马错伐巴蜀的办法,一步一步接近目标。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
官家道:“朕明白了。”
章越道:“另外臣还引申出另一个意思。”
“陛下可知秦朝攻下巴蜀后,事情就完了吗?没有,巴蜀一直叛乱不断,灾害不断。后来秦朝在蜀地实行了郡县制,还用李冰为郡守。李冰在蜀治水,最大的政绩就是修了都江堰。”
“最后蜀地成了天府之国,也成了秦朝的王霸之资。”
“攻下兰州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陛下还要经营兰州。”
“这才是臣设立熙河兰会司之意所在。”
官家点了点头。
章越道:“要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