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八章 起复二苏(6/12)
得知苏教授官复原职非常欢喜,于府中设宴为教授践行。」
苏辙道:「郡守对苏某恩重如山,但这践行酒就免了,我今夜就文籍整理好,明日便进京了。这顿酒等他日再喝!」
「这……」
苏辙说完又坐回案边书写。
众人见此也不敢打搅只好退出书室。
次日苏辙的车马远去。
而老吏拿着扫帚打开书室时,见到的是整理得整整齐齐的书室,以及本还要三日方才写好的案牍典籍。九百一十八章 起复二苏 (第2/2页)
二十七娘又惊又喜,他还道苏轼是担心拉不下脸投奔昔日好友,原来他并没有这个心结。
「那官人为何不去呢?」
苏轼叹道:「只是……只是我苏轼是个不合时宜之人罢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王朝云言道。
苏轼听王朝云之言点点头:「这话说到我的心底,我与李太白皆是如此,不合这时宜,亦不合这世事。」
「若要我苏轼回京违心地说话,最后给三郎他招致大祸,那还不如让我贬谪在外,故而我要回绝他的好意。」
二十七娘闻此感叹,然后问道:「那夫君不想子由吗?」
苏轼神情一怔,然后点头:「想,我与子由至今六年未曾相见了。」
「然而正如这月有阴晴圆缺一般,此事是可以人求之吗?」
说到这里,苏轼忍不住落泪。
……
齐州。
苏辙正在案头书文,自三司大火之案后。
苏辙被贬谪至此,沦为一学官。
若苏轼被贬谪,肯定是纵情山水,周游访客。但苏辙则是闭门不出,一句多余的话不说,将知府吩咐下来的事办得稳稳当当,妥妥帖帖。
苏辙每日都要忙到三更,手头上随时有做不完的事。
不久一名老吏端了盏茶给他道:「苏教授不必这般,劳累了自己身子。」
苏辙则道:「这州县中的文章案牍如此之多,若是我不勤力些,怕是我调走前,仍是整理不好。」
老吏惊问道:「苏教授又是要调到哪去?」
苏辙叹道:「不知。贬谪之人,朝廷让我去哪里便去哪里。」
老吏长叹一声。
苏辙运了运发酸的手腕:「不过走之前就要将事办妥了,文教之事,可以启沃后人。只要子孙能够读书,便不会走我们的弯路。」
老吏点点头道:「苏教授说得是。我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