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五章 赚钱(14/29)
章越道:“我倒觉得其实平甫想说的是,利不归百姓,只归于商贾,故而言耻于言利。”
王安国拍腿道:“对,三郎,我正是此意。”
章越笑道:“这正如乡间地主之土地。你说地方官员修水渠灌农田于百姓又有何益?雇农不一样要交租给地主么?”
王安国摇头道:“不然也,雇农也得利了。原先亩收两石,一石给地主,一石给自己,若得灌溉亩收三石,己得一石半。”
章越道:“亩收再高,雇农只可得一石。”
“怎可?”
“你再想想?”
王安国一怔,寻思片刻随即道,“真是蛇心不足……。”
最后王安国道:“人心概莫如此,但我想还是有宅心仁厚之人,否则我们也不必讲厚德载物了。”
章越道:“非也,地主因灌溉得了土地,得钱更多,就可卖更多的田地。至于更多的百姓卖掉田地,只能沦为雇农。”
“之前的雇农或许还能拿一石半,但因雇农越来越多,最后只得一石了,甚至半石,最后糊口也不能,只能卖儿卖女。”
王安国愣了半响,已不能言语。
“如此官员修水渠灌农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王安国道:“当然是好事,但只能缓得一时,最后到底,还是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章越道:“正是,大乱之后为何有大治,因国初时,户口稀少,四处都是闲田,若人口滋生,则百姓去耕闲田即可,家有田耕,称为自耕农。”
“后无闲田了,遇到灾年荒年了,百姓卖田就沦为雇农。田多者,则雇农来耕,即为地主。”
“雇农,自耕农,地主这三者有何之别?”
王安国想了想道:“无田,有田,田多。”
章越道:“然也。这就是孟子所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无恒产者越来越难买田,最后要么饿死,要么沦为盗贼流寇,有田者遇天灾即售其田,亦沦为无田,如此地主之田只会越来越多,此乃当今的大宋,若你在朝为官当如何处置?”
王安国道:“当限田,抑兼并也!”
王安国又想了想问道:“三郎如何主张?”
章越心道,当然是复王莽旧制,将天下田亩皆作王田啊。
不过章越面上道:“抑兼并只可缓也,却不足以釜底抽薪。只要家无田产的百姓越多,迟早……”
“如何釜底抽薪?”
“当用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