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卫生费(2/3)
阿q说钱少少是假的,我本来想叫做钱多多,威风多了,但一个下人嘛,就不合适。
王廷芳说,你不要做下人,我有花帽子给你,你能不能做钱多多?
阿q说,芳爷,我不是这个意思。
王廷芳说,我就是这个意思,你考虑一下。
说着,他就给阿q讲,按照规矩,巡警局设有内部机构,包括办公室、行动科、治安科、后勤科、卫生科、风化科、水龙队等,会稽县人口近六十万,上县,定员五十六人,但县里只拨发人头费,五百钱人月,其他经费自筹。
自筹靠商绅拔毛,但会稽素有商绅联防,养着一支联防队,不愿意再出钱养巡警。
至于官司案件违规罚没,县衙不放手,巡警无可奈何。
卫生费也不好收。
水龙队原在户房,也不愿过来。
巡警就真的成了“巡”警,只做街头巡逻,和其他不见钱的杂事,见钱的事轮不着嘛。
会稽巡警越做越泄气,刚开始还有五十来人,陆陆续续的走人,现在只剩下二十来人。
实话说,本事大一点的都走了,走镖护院去了,也有的上了大南山。
留下来的多是拖家带口的,养家糊口搞钱为主,巡街办差倒是副业。
因为巡警五百钱的月俸,只够买一百斤白米,根本不够养家小。
会稽巡警局管事的就局长一个,内部科室撑不起来,中层干部一个也没有,这些人都没这本事,也没闲工夫。
都是没钱惹的祸!
大清巡警制度匆匆出台,衙门三班六房都在的情况下,重章叠架,巡警本就是个尴尬存在。
如果主官重视,或者某巡警官员大有背景,各方面都卖点面子,巡警也能搞出局面,如山阴县局。
但现实中,大部分都是会稽县这样局面。
其中,南方各省又普遍不如北方。
这种状况要等民国成立,取消了三班六房以后,才能得以改变。
阿q不幸碰上这旧时代。
但他没得选择。
王廷芳接收他过来,自然有载怡的建言,会稽局亟待振作,也急需人才。
阿q想了一下,说“我做卫生员吧。”
王廷芳不满意,他需要一员大将,不是小兵。
“你做卫生科长!”
阿q顾虑道“我是新人,骤登高位,怕是众人不服。还是从小兵做起。”
爬得高,就摔得重,到时候混不下去就惨了。他一个做短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