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宦游江南再苦读,金榜题名家门兴(3/6)
谓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的人确实有但寥寥无几。
“我看兄台要连中三元了,提前恭喜!”林儒风在黄榜前对欧阳冲说。
“借贤弟吉言!”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殿试了。所谓殿试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朝殿举行的考试,也可以看成是对会试的复试,通常由皇帝委派一名朝中肱股资深大臣出题,并负责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举行策问,皇帝和大臣再根据考生的表现,综合排出名次。
有时候皇帝对状元的方方面面是很挑剔的,状元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那个。影响因素很多,譬如,某人长的丑,状元可能就会降为榜眼;探花的书法讨皇帝喜欢,他可能升格为状元。甚至某人名字取的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到名次。
据说以前,有个读书人姓刘,十分聪明、少时不幸弄瞎了一只眼,凭着另一只眼睛刻苦攻读,学富五车,参加科举会试名列探花。
殿试时,皇帝看到此人是个独眼龙,被吓了一跳,心想:这相貌有损我朝的形象呀。就想把他刷掉,在殿试时,皇帝故意出一道难对的上联:“独眼不能登金榜”。
没曾想这独眼龙不假思索地对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赢得在场大臣们一阵掌声,皇帝没办法。不得不维持原判,独眼龙高中探花。
再说这殿试,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又何止十年寒窗!最紧张的自然是殿试,一般乡村、县镇的考生衙门都没进过,县太爷都没见过,见到皇上那是又激动、又紧张。
殿试考试题目选题也广,有要求现场作古韵诗的,有评判历史人物的,有经济财税的,有忠孝人文的、有农耕水利的、有天文星象的,有边塞军事的,有治国策略作答的。考生根本无法准备周全,押题更是不可能,加之皇帝身边都是饱学之士,什么大学士、老翰林、国子监专家一大堆,谁瞎说一通弄不好被治个欺君之罪,岂能不紧张。
欧阳冲也一样,当进入朝堂殿试看见皇上时,紧张的心几乎要悬到喉咙口了,以往都是大臣出题,这次是皇帝亲自出题,题目为《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工异,何也?》。
这天,不知怎么,也许是紧张,欧阳冲平常那种行云流水的思绪一下子没了,突然开始卡文了,最终凭着毅力和功底把文章写完了。
当轮到他向皇上作答时,他走进大殿面向皇上行叩拜礼:“青州贡生欧阳冲恭祝吾皇万福金安!”
“平身!”皇上和蔼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