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读片(5/13)
的“表演艺术结晶品”,值得观众深入品赏反复品啧,在中国电视剧史里也必然留下了一笔不容忽视的浓墨亮彩……”
哦,大家是如此地不吝赞美地称扬陈道明,阮若琳没有发话。
陈道明的表演的确高明,可是如果,嗯,如果陈道明获奖,江浔有可能获最佳男配!
这样好,也不好,一个优秀男主角,一个优秀男配角,形势还是对这小伙子不利啊……
第2/2页)
嚯,他这一说,倒让房间里的气氛轻松不少。
“我感觉陈道明对方鸿渐的表现,有深有淡。”
深,即是某些处理,在原著的白描勾勒简省笔墨之内,通过深具匠心的表演设计,综合运用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表演技术手法,更为丰富、立体、深入地凸现出原著中方鸿渐身上的酸腐、无用等性格特质……
这一点,就是坊间历来赞赏陈道明的“演活了”方鸿渐的一面。
“淡,即是陈道明并未“墨守”钱先生原著雷池而不敢越一步,在有些地方,这位个人表达诉求和个人风格强烈的演员,淡化甚至是摈弃了“钱鸿渐”的一些东西,替换而为了“陈鸿渐”自己的东西……”
“我同意仲主任的看法。”李准笑了,“譬如,剧中数次替“钱鸿渐”的猴急性躁而为“陈鸿渐”的气凝神定。
但我考察陈道明在《围城》之前的《末代皇帝》中的演出,则可谓是忠实地执行了人物的性情原貌——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多次提到自己性躁易怒,动辄打骂太监,在伪满时期更是变本加厉……他说,我对日本人是伺候颜色、谄媚逢迎,对家门以内则是脾气日趋暴躁,动辄打人骂人。”
李准说完这几句,示意仲呈祥继续。
仲呈祥喝了口水,继续道,“我感觉,前后连起来参观陈道明塑造角色时对人物性情“原貌”,从《末代皇帝》的“忠实顺从”到《围城》的“大胆叛逆”,煞耐寻味。
是因为历史人物相对文学人物给演员戴上的“纸枷锁”更为坚固?还是因为随着从艺之路的前拓,向来具有艺术叛逆精神自我表达欲望的演员陈道明,不甘照猫画虎强欲自出手眼?”
他虽然是在象在提问题,可是评委们不得不思考。
陈道明对钱锺书先生原著的态度,或是适合口味的就演,不适合口味的就换——契合自己理解和表达的就演,且充满创意地综合运用多种表演技术手段“往深里演”;
违拗自身、不想这样的就暗暗偷天换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