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赤脚阿贞(2/4)
蒋秋芸连续写了几部,在网络获得很高的声誉,但在蒋方成看来还不够。比较而言,蒋秋芸上传这一幅字,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给他带来很大的震动。
而按照蒋秋芸的说法,这一切的意外都是由陆丞带来的。
“爸,陆丞帮我提升了境界,不单是精神境界,还有身体素质。我现在单手能提起500斤重物,10秒内跑完一百米,你信吗?”
“啊?小芸,你别吓我!”
蒋方成经历过气功热的年代,当年也有一些大师,吹得牛皮震天响,最后那些人都没影了。
蒋秋芸也只是随口一提,没有继续强调自己的能力,转而说起的事。
“爸,我准备写一本单行本的实体书,大概30万字,等我写好了,请你帮我修改一下?”
“好啊!你要写什么样的书?”
“赤脚阿贞。”
“什么意思?”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几位学者,在中国拍摄了一部时长52分钟的纪录片《中国的赤脚医生》,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制药和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故事。
影片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全球的‘中国赤脚医生热’。在这部影片的宣传海报上,肩挎药箱、头戴斗笠、面孔黝黑、赤脚走在田埂上的形象成了‘第三世界’的医疗界偶像。
我的主人翁叫阿贞,小学毕业,经过4个月的培训,成了第一代的赤脚医生……”
“你这是纪实?还是啊?”
“是,后来阿贞当了官,又被罢了官,成了厂医,又作了镇医院的医生……”
“你得把握好尺度,否则牵涉政事,不好出版。”
“我知道,也查过有关的资料。1965年种国只有14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90%在城市和县城,只有10%在农村。从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经过简单培养的150万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
“你为啥想写这样的书呢?”
“因为我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这段历史,高度赞扬赤脚医生,我心里有感动。”
“你写吧,写完发给我。”
蒋方成作为系的主任,心里很清楚,中国不缺感动人心的故事,缺的是勇敢而敏锐的作家,也就是蒋秋芸这样的小姑娘,初生牛犊不怕虎,愿意接触这样的题材。因为这是历史,早已沉寂得无人记起,写这样的书吃力不讨好,吸引到的读者可能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