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沈家人给冬素准备物资(3/5)
沈大志愣了一下,要是以前,他会骂,别提那个丧门星!她在外面饿死也是活该!
但现在,沈大志不想承认自己后悔了,到底还是心中有愧。
对于大女儿,不管是当初要卖她去花楼,还是把病中的她赶出家门。
做出哪些事,他都不配当她的爹!
那时他太信朱氏的话了,落的父兄不和,亲女儿也不知去了哪里?
沈大志一声长叹:“你大姐聪明,不会饿到的。”
青牛不信,再聪明能聪明过冬素姐?
可惜他能力有限,年纪又小,想找大姐也没办法去找。
若沈冬月知道亲弟弟还挂念着她,一定给她莫大的安慰。
扬州城中,沈冬月摸抚着还未隆起的小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
她以为自己滑过胎,极难再受孕。没想到来到扬州安顿下来,就有孕了。
丁启去找大鱼,商量往幽州送东西的事。
幽州贫苦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扬州城中的百姓听闻治理瘟疫的凌王妃,在吃醋布吃陈米。
反应跟长安北区的百姓一样,自发到官府去问消息,要捐粮捐盐。
而商人则是眼馋姜家,已经被皇上御笔赐字两次,第二赐的义商牌匾敲锣打鼓送到江南。
那一路风光的,比家里出了个状元郎还要风光!
把整个江南的商人都看得眼馋无比,一直以来商人地位低,就算给朝廷送钱换地位,也是遮遮掩掩。
哪有像姜家这样,大张旗鼓地送,皇上光明正大地赏。
江南的富商都觉得抓住了良机,就趁这个机会送!
不管皇帝还会不会赏,反正捐赠名册到了凌王手里,到了皇上案前。
就算得不到赏赐,也能被记录在册吧!也能混个眼熟吧!
江南富商多,加上姜家在后面活络,一时捐赠的粮食和物资,也就比长安城的少一点而已。
其中负责监管物资的人,就有凌王妃留在扬州的表哥余大鱼。
所以大鱼最近那叫个忙啊!便请丁启来打下手,有自己人帮忙,要强太多。
丁启天不亮就去找大鱼,天黑才能回来。白天就沈冬月一人在家看店,他们开了一家食肆。
说来也是奇怪,扬州城这么富裕,食肆的菜品却很单调。
当地人吃不觉得,这往来的商人就吃不习惯。
他们来开了一家有光州菜的食肆,很快就有回头客,半年时间生意就做得比光州食肆红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