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667章 棋势与棋子(5/6)
我,我就会使周朝的政德在东方复兴!”
只因彼时的孔丘不曾受到重用,可谓志向难伸。
而他也知道阳虎的目的其实并不单纯,孔丘当然了解阳虎的为人,更知道阳虎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但是公山不狃却是不同的,他当时对公山不狃并不了解,所以,对其真实想法也没有更多的考量。
那时,子路也是个直性子,当即说道:
“恩师总是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嘴边,如今却为何要去费邑?这……恐怕是大为不妥吧!”
“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近那些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尊师却又准备去费邑,到底是什么道理?”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子之往也,如之何?”)
“阳虎的所作所为,不管怎么说,终究还是依附在鲁侯之下的。但是那公山不狃呢?则是毫无底线的支持阳虎的行为,这是什么行为?分明就是一个乱臣贼子!恩师万万不能去,还是专心在杏林教书为好!”
“还望恩师能够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这种话原本都是孔丘教育自己的弟子所说的,而当时却被子路给拿来教训自己,这也是令他当时不由苦笑一声:
“是的,为师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为师不是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也磨不坏的;洁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难道为师就只能当做一个葫芦吗?就只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吗?”(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不过,最终孔丘却依旧是没有成行,也去了一封书信是婉言拒绝了公山不狃的请求。
而这件事发生之时,又正值祭乐重病,几为弥留之际,所以孔丘也从未和李然提及过此事。】
再说回现在。
当李然听了孔丘的这一番往事,李然不由是一阵大喜。
他也是立刻明白过来,孔丘他为何会选择给公山不狃是修去一封书信?
原来,那公山不狃本来就拉拢过孔丘的。
而孔丘如今,作为国君身边的重量级人物,如果连他都说要“清君侧”,那自然是极有分量的。
而且,如今季氏的家臣正是他孔仲尼的弟子。
换句话说,在公山不狃看来,孔丘和季氏,那如今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么,在公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