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好机配好弹(3/4)
用来反辐射,或者对付超远距离外的大型目标。”
“超远程”
郑良群刚刚本来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竟然当场就能收到反馈
“有多远”
对于空空导弹来说,尽管纸面射程并非唯一重要的性能,但是能够先敌开火也绝对是空战,或者空地对抗过程中的巨大优势。
哪怕是受到诟病的半主动弹,只要射程足够远,也可以有巨大的战术价值。
“嗯底子是苏联人的r33,我们改进了新的弹翼、战斗部和导引头,按照国军标的射程,空对空大概是200公里,空对地的话可能会稍微近点。”
这个目前被暂时定名为霹雳13的型号之所以能够立项,就是常浩南在里面出的力。
不仅如此,导引头的被动搜索算法也是他开发出来的。
而且相关技术还成为了上半年扭转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关键。
也算是间接保住了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空空导弹研发部门。
因此常浩南自然对性能指标非常熟悉。
“夺少”
郑良群差点把望远镜给摔到地上。
他本来想着能在霹雳11的基础上把射程翻个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结果谁成想,差点多了一个数量级。
虽然郑良群也听说过,美国人装备的ai54就有将近200公里的射程。
但听说归听说,而且那也是别人的。
实际上,r33后期型号在以米格31作为载机时的理论极限射程还能更远,不过那个数据就太虚了,换成正常的标准1万米,载机和目标12倍或14倍音速对飞之后要打个巨大的折扣。
在改进了弹翼和优化了路径算法之后,才把这个数字稳定在200公里左右、
实战中考虑到目标不可能一直傻愣愣的和你对飞,所以有效射程还要再短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才刚刚适应3040公里视距外交战距离的华夏空军来说,200公里和300公里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小。
因为都是一个完全没有概念的数字。
华夏空军目前甚至没有任何一种雷达能够探测到200公里外战斗机大小的目标
“200公里。”
常浩南笑着回答道
“应该也离测试不远了,只可惜靠现有的型号,很难测出最大射程的效果。”
郑良群这次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张着嘴,似乎是在想象敌我之间相隔150公里甚至更远的空空弹对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