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9我的文艺时代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跳舞的好去处

第一百二十二章 跳舞的好去处(2/3)

目录
好书推荐: 穿到七零结婚了 穿越两界当倒爷 至尊重生之都市修仙 亚人娘补完手册 万夜神王 趁女兄弟青涩,忽悠她给我生孩子 出格 国运特许,先斩后奏 偷听疯批小皇帝心声后群臣杀疯了 偷下凡尘后某纨绔天天爬墙看我

卡拉走了。

而两人的目的地,正是燕京的隆福寺。

隆福寺始建于明朝景泰三年,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香火院。清朝至民国时期,隆福寺庙会是京城最著名的庙会之一,并有“诸市之冠”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隆福寺庙会演变成东四人民市场,与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和东风市场并称为北京四大市场。

对燕京人来说,隆福寺和繁华两字密不可分,这个年代,住东城区的老燕京人想买什么都会来这边。

改革开放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逐渐没落,新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未风靡全国,这时期如果谈精神追求,最时兴的一个词叫“交谊舞”。

也就是今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

大会堂里舞禁初开,民间一些时髦的年轻人已经嗅到了肢体解放的味道,迪斯科悄然流行。

这个名字还是后来的舶来品,当时人们都称之为摇摆舞。公园里开始有大胆的年轻人试着摇摆,在这个夏天的颐和园,不时会有燕京的时尚青年,西服、蛤蟆镜,脚蹬懒汉鞋。

他们的舞蹈引起了游客的围观,板砖录音机里放的音乐是《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围观的人心情都比较复杂,看得很过瘾,又挺犯怯。

这时候,交谊舞仅在小范围里流行,男女之间私下保持着距离,摇摆舞更是时髦到极致的年轻人才敢为之的体验。

普通百姓也许不敢,但是文艺青年大院子弟不在乎。他们四处想找些乐子,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圆明园露天舞会。

起先是一帮文艺青年开始在圆明园聚会,他们包括四月影会和星星画展的青年艺术家、诗人北岛、芒克以及后来的第五代导演何群。

这些人去那边玩,聊天、跳舞。后来,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思想比较开放的年轻人都去那里扎堆儿,露天舞会已经徒具形式,年轻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思想交流之地。

在露天舞会上,围观的人群明显要比下场尝试的人多。舞场中间明显要时髦得多,已经开始有男人穿碎花衬衫和白色t恤,那基本上属于当时最扎眼的打扮。

整个舞会的音乐伴奏皆来自一部单卡录音机,被年轻人形象地称为板砖,牌子是三洋的,价钱在两百多到三百元之间,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干部半年的工资。

燕京的时髦姑娘喜欢去樱桃沟跳舞,她们中间流行清一色的打扮,花阳伞、绿军裤、针织毛衣,以红色和黄色为佳。在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夫人今生不从善 炮灰姐妹对照组?看我癫飞全豪门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降临漫威的七龙珠 华娱之一番为王 华娱从带资进组开始 诸天:每个世界随机一个关键词 百变马丁在美漫 老衲要还俗第二部 最高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