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当代的编辑找上门了(2/3)
的。
在最后检查一遍后,他就准备投稿了,投稿的杂志还是收获。
只是在他写信封,贴邮票的时候,当代文学的编辑找上门了。
“袁老师,这是……”
人来的时候,姜玉楼傻眼了,因为当代文学的编辑是袁老师在一旁陪同的。
袁老师老师歉然道“抱歉了玉楼,这回是老师我自作主张,没有提前告诉你。”
“我和老孟是老朋友了,他求到我头上不能不帮啊。再说了,你新写的那部小说实在好,不是还没发表吗,我就想着推荐给老孟了。”
姜玉楼张了张嘴,唉这回被袁老师坑惨了。
老孟帮腔道“玉楼同志,这也怨我们,明明你的第一篇作品就是投稿到我们当代文学的,可惜之后咱们联系少了,以至于生分了。”
老孟就是孟韦哉,也是位老革命,和袁老师相识还是在6年前。
虽然认识的时间短,交情却深。
姜玉楼迟疑道“可是,我的新作是谍战小说,和贵社的风格……”
不等他说完,老孟拍着胸脯道“我们当代文学对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更注重多样化。”
诶?是这样的吗?
怎么和我知道的当代文学不太一样?
其实老孟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当代到底是才成立的杂志社,创刊不久,还没有结交太多作者朋友。
除了第一期靠着脸面求来了不少作家书稿,之后收到的投稿质量每况日下。不是没人投,而是质量不高。
名家少,文学爱好者多。
这对一心想把当代办成全国最大的文学杂志的编辑部众人,可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就在他们为高质量投稿而苦恼的时候,姜玉楼的《黄土地》突然就火了。
然后他们一查,诶?这小子不就是第一期给他们投过稿的人嘛。
早知道联系上他,《黄土地》不就能刊登在当代了?
接着,他们又查出来姜玉楼是燕大的学生,同时还是位诗人,名气还不小。错失如此才华横溢的作家,当代编辑部的人就更懊恼了。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老孟在燕大有个至交好友,豁出老脸相求后,就有了这次会面。
“作品您看了吗?”姜玉楼虽然问的是孟韦哉,眼睛却瞥向了袁老师。
孟韦哉赞叹道“看了,写得非常好。”
别看姜玉楼年纪轻轻的,写作手法却非常老练,情节设计之妙,连他都不禁拍案叫绝。
尤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