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审稿(2/5)
准,就会交给复审编辑审核。
如今是文学复兴的年代,有写作热情的爱好者很多,不过真正高水平的稿件却不多,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稿子读得朱胜昌直摇头。
忽然朱胜昌轻轻地咦了一声,原本懒散地靠在椅子上的他眼睛一亮,身子不由地坐了起来。他擦了擦有些模糊不清的眼镜,戴好后,便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手中的这份稿件上。
这份手稿的字迹一般,青涩却不失工整,他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不像有的作者邮寄的手稿,错字满篇,有些还需要他靠猜的才能理解。
粗略读来,他便知道作者写的是小说,讲的还是清朝时候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李芳桂,后来被人叫做李十三的剧作家的成长史。说是成长史,却也可以看作是他落地后潜心写戏本,一生写了八部本戏,二部折子戏,民间习惯称之为“十大本”。
后来,李十三为了民间技艺不失传,在皇家派出追兵围剿他时,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住剧本,让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大义凛然的背后,是华夏乡村文人桀骜不驯的铮铮风骨。
全篇三个故事,约莫两万多字,作者通过不多的文字,却将李十三清贫,却又悲壮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通读一遍后,朱胜昌又看了下小说的名字《李十三推磨》。
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将历史典故与乡野传说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民族风情和英雄情结巧妙地交织在他简洁明快的叙述里,虽然不符合《当代》现实主义的风格,但是新杂志第一期征稿,却也没有严格要求题材。
这么好的稿子,不能错过了!
将手中的稿件放到桌子上后,朱胜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从这部里他感受到了那种来自黄土高原的独有气息。
充满慷慨悲凉,充满家国情怀,充满英雄豪气!
这让他想到了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作家,那就是陕地的著名当代作家,柳青。
那位去世的老作家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莫不是,这位作者是柳老的弟子?
即使不是,大概也是陕地的知名作家吧。
陕地的作家,他大概也知道一些。
朱胜昌下意识翻到信封,他猜测大概就是哪位成名已久的作家的投稿,信封的地址却否定了他的猜测——阳平县高中三年级姜玉楼。
看到这个名字朱胜昌愣住了,如果是成名作者他还能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