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你肯替我背包袱,我感激你还来不及(2/7)
的,那政府想要整改,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但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最麻烦的就是职工安置问题。
这其中,红光机械厂的生产部门给首钢,这没啥问题,真正的问题,还是庞大的三产部门。
三产部门既然是红光机械厂的包袱,难道这些部门被政府吸收了,就不是政府的包袱了
显然不是这样。
如果是资本主义,直接裁员就好,但国内此时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出大事的。
可不裁员,转变成事业单位,职工只是换一身皮,也不行。
要知道,这时期的工厂职工,工资收入或许不比同级的机关事业单位高多少,但工厂因为性质特殊,还有大量的工厂福利津贴,也就是特殊的票证,这是机关事业单位说没有的。
别的不说,就说工种补差粮票跟工厂专供肉票这些东西,就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没有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时期的国企,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单位,这些兄弟单位遍布大江南北,包括其他工厂跟乡镇企业,甚至跟一些人民公社也是互帮关系。
说白了,这时期的大国企,由于历史原因,其实内部本身就有一个闭合的交易圈子,这个圈子是普通的政府机关进不去的。
要是没有这个企业内部的交易圈子,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二十多年间,国企凭什么比机关事业单位更吃香还不是好处更多吗
换言之,可能我一个普通国企职工,每个月发的薪水跟你一个机关干部差不多,都是四十元,但我一个工厂职工每个月能发的票证,比如补差粮票,补差肉票等等,却比你机关干部多的多。
八十年代初,可还没有完全取消票证,所以票证多的人,就是比票证少的人更吃香。
也就是说,一旦毫无准备的就要红光机械厂整改,直接把里面的三产变成事业单位,那除非你大幅度涨工资,或者补发跟工厂时期同样的票证,否则的话,原先的大量工厂职工,突然整体性的减少福利待遇,肯定是要闹的。
只要人一多,再一闹,那相关领导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这就需要一个缓冲,要讲究方式方法。
什么方法呢很简单,就是吹风,缓变。
就好像现在,先吹风说,厂子要整改,让大家人心惶惶。
然后再减少一半的财政补贴,让工厂职工的月收入,直接减半。
这样
的话,就算工厂特殊的补差粮票肉票啥的没少,但钱少了一半,还是能让广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