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无论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稀缺的宝贝(2/6)
可在这个出了二环就是郊区的时代,五环之外六环以内的地方,那就跟出了京城差不多了。
此时县城中学的教学环境,跟京城可没法比,这让从小在京城富裕人家长大的徐静理,感觉非常不适。
说白了,就是吃不了苦,以及不想吃苦。
对此,曹志强并没有半点看不起的意思,反而觉得她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换了他曹志强,也不想去艰苦的地方吃苦啊,要不然,他干嘛要长住北平饭店呢。
除此之外,就是徐静理不喜欢高中老师这个职业了。
或许要问,既然不喜欢当老师,当初为何要选师范大学。
人家徐静理之前也说过了,考大学的时候,她只是喜欢中文,而根据她高考的分数,北师范中文系是最好的选择。
能上北师范的中文系,谁还会看得上其他学校的中文系啊。
什么,你说北大那不是考不上嘛。
这点也没啥可说的,换了他曹志强,一样会跟徐静理一样选择。
其实徐静理一开始呢,也不是特别抵触当老师。
只是去那所县中学实习的过程中,她一来受不了当地的艰苦环境,二来也不喜欢当老师的工作。
她喜欢的,是做文字工作,比如当报社编辑,杂志社编辑这样的。
不过很可惜,报社杂志社的编辑,此时也大都是满员情况,基本不再招收新人,就算要,也轮不到徐静理这样的人。
所以对于徐静理来讲,如果她真的受不了,只有工作后自己辞职这一条路,否则就只能乖乖服从学校分配,去县城中学实习。
等实习结束回到大学,大学一毕业,再继续服从组织分配,去某个学校,且大概率就是她原先实习的那所中学去当老师。
是的,这个时代,大学生基本都是这样。
其实徐静理还算好的,像那些北工大的大学生,很多一毕业就被分配去西北偏远地区的工厂实习,且实习结束后大概率会留下来。
徐静理也就是占着自己是京城户口的好处,要是她是其他城市的户口,那么就算她实习期间能在京城附近的学校实习,可等到真正大学毕业后,大概率还是被发配会原籍所在地的城市的某个学校当老师。
就好比项东方,别看她是研究生在读,可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她如果不找关系,也是服从组织分配的话,大概率也是要被分配回南京的某
个单位工作。
只是项东方的成绩更好,学历更高,她分配单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