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因为那都是托啊!(6/7)
游客交流起来根本不费事儿。
这个时期的国人,因为信息相对闭塞,普遍对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是一种仰望心理,以为这群日本友人都是特有钱的大款。
但曹志强却知道,这其实是假的。
其实这个时期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大都是中产,真正有钱的日本人,人家都是去欧美旅游。
就好比后世的国人旅游,有钱的去欧洲,次一等的去日韩,没钱的才去东南亚一样。
同样道理,这个时期来中国旅游的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友人,大部分都是工薪族,相对他们国内来讲,收入并不算特别高。
这也决定了,这些人对钱十分敏感。
这就好办了,曹志强直接跟他们商量,让他们帮忙当托打广告,谈好价格签好合同,再排练排练,就一切ok了。
当然,只有演员没有观众也不行。
所以曹志强又找到北平青年报的女记者蔡玲,让她帮忙写文章。
自然,蔡玲是知道曹志强已经提前买通这批国际友人的事儿的,只是她觉得这没什么问题,毕竟这种程度的造假,国内已经屡见不鲜。
而且中日友好现在是主旋律,积极开发国内旅游,也是首长所提倡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写一篇中华美食征服日本友人的文章,绝对可以出名。
可以这么说,这件事可以一箭多凋。
日本友人可以得到演出费,等于这次国内游免费。
蔡玲可以借此再写一篇足以引起话题跟讨论的评论文章。
曹志强可以借助外国人跟北平青年报,给自家饭店狠狠打一波广告。
大家不是崇洋媚外么不是外国月亮特别圆吗
那好啊,我就让来华旅游的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际友人,都说食为天的好,并且贬低其他饭店。
说食为天好的是国际友人,说其他饭店不好的也是国际友人,关我们毛事儿。
而记录这一切的,是恰好在此用餐的报社记者,他们也是报道中华美食的魅力以及开放旅游的好处,最多顺嘴提了提食为天的名字而已。
所以你看,一个小软文就此诞生,大家都有好处,妥妥的多方共赢。
这
时期的报纸威力还是很可以的,尤其是这种类似吹嘘中华美食征服外国人的文章,那必须得扬眉吐气,必须得去试一试。
有了这个北平青年报的文章打底,食为天的缺点就不是问题了。
价格贵,那必须是因为食材好,环境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