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一片蓝海的国内音乐市场(5/6)
既然重生一回,还有系统外挂,只是当个富豪,那怎么能行。
怎么也得自己富裕的同时,带着国家也少走点弯路啊。
太多了搞不了,但提前帮国家搞搞短板产业,比如扶持个半导体产业啥的,还是有希望吧。”
的确,国内此时的半导体产业虽然不如西方社会,但其实也还没差太多。
此时国内的半导体产业还是相当强大的,可以说是全产业链都有,这还多亏了当年的苏联老大哥,以及国内那一票老一辈的优秀科学家。
国内半导体开始衰落,是九十年代的事儿。
那时候国内各种急功近利,流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盲目发展短期项目。
这个情况,导致像半导体,材料学,大飞机等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没啥巨额回报的工程,就都被搁置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国家短时,毕竟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比如缺钱。
要知道,半导体也好,材料学也罢,甚至是大飞机项目,那都是要持续投钱,长期得不到回报的大型项目。
你财大气粗自然可以玩,要是没钱的话,你想法再好也没用。
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
自己再牛逼,肯定也不可能富可敌国,至少无法比得上国家财政。
但自己如果不求大不求全,只集中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产业,对齐进行持续性的资金支持,那还是能做到的。
别的不提,就说半导体产业,此时国内的技术储备并不少,如果能持续得到资金支持,以后完全是可以追上西方的。
毕竟在这方面,此时国内的产业链十分齐全,连光刻机的技术都不比国外差太远。
要知道,什么台积电的,此时都还没成立呢。
当然了,有一说一,半导体工业不是一两个公司砸钱的事儿,而是要国家投入的系统工程。
比如台积电以及东瀛的半导体之所以能成功,关键还是米国爸爸让他们成功。
不过嘛,这玩意儿关键是基础,只要基础打好了,剩下的就是持续投钱研发,以及少走弯路。
而自己的国家么,穷是穷了点,但工业基础跟技术储备都是相当强的,尤其不缺顶尖科学家跟技术员,这跟此时的印度完全是两码事。
曹志强觉得,就算以后系统不给自己相关的黑科技。
但只凭着自己的赚钱手段跟速度,持续性的给半导体产业输血,还有多做一些一些方向性的指点,少走点弯路,应该是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